從馬祖島嶼植物生態到地形岩層,軍事據點改造到地方經濟發展、島嶼生活與宗教信仰,戰士、居民、異鄉人、思鄉人的經歷與被忽略的生命故事⋯⋯將時光濃縮在引路指南中,引領你穿梭秘境。
馬祖列島,既屬台灣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脈絡與歷史。1949 年馬祖從散落邊陲的眾多島嶼中,成為戰地前線,馬祖列島經歷史上最漫長的戒嚴與軍管狀態,直至 1992 年才解除戰地政務。
在這段漫長準備戰爭與等待戰爭的過程,形塑了國家權力層層雕琢的戰地島嶼,構成綿密的軍事環境與常民生活交融的異質風景,在馬祖島嶼可見的地景地貌之下,蘊藏許許多多與之伴生的戰地經歷,以及交織各式各樣生命故事。
以戰地文化為主軸,歷時三年發展出主題路徑,由最關鍵或最熟悉的引路人,帶領你實地走讀,透過引路人的視角與經歷,將一段段破碎的馬祖歷史拼湊完整,在行走與閱讀間述寫意義。這些主題路徑將提供了線索,讓旅人沿著不同的主題路徑的脈絡,連結馬祖戰地文化面向與理解各種關係。
【縮時旅行|馬祖戰地文化秘徑引路指南】
本冊編寫10條圖文貫穿的主題路線,與你分享10種觀看視野,帶你探索馬祖的前所未見。
引線一 戰地植被物語|南竿鐵板官帽山
在戰地的鍛鍊下,以全體總動員的力量,島嶼樣態從曾經的童山濯濯到如今的鬱 鬱蒼蒼;這一段變貌的過程,如同島嶼的命運,沉默而漫長、獨立而堅強;在荒蕪中,站成一棵樹。
引線二 海上環島,與據點對望 |北竿
綿密分布在島嶼沿岸的據點,構成馬祖防禦最突出也最堅實的鋼鐵邊緣。從海上 凝視,那一個個鑲嵌在岩層中的據點,就像是一隻隻戰戰兢兢的眼睛,呈現不同 的角色姿態,展示著它的曾經。
引線三 東海部隊的游擊足跡|西莒—東莒
短暫出現在歷史上的東海部隊,被描述為「島孤人不孤」的海上堡壘,也被稱之為美國中情局運用過的影子部隊。但對絕大多數的東海部隊成員而言,他們的際 遇或許更是時代無情操弄下,難以名狀的一頁滄涼。
引線四 走進鄉音馬祖|南竿,珠螺
珠螺村,一個總是被緩緩地穿越,並且輕輕地忽略的小村莊。然而這裡所經歷的 時代、所發生的故事,並不會因此而消失。它們既烙印在珠螺人的記憶裡,也在出生成長於珠螺的文史作家劉宏文老師筆下躍然紙上。
引線五 大坵,不只有梅花鹿 |北竿大坵島
大坵,一座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島,近年來以餵食梅花鹿而成觀光熱點。但鏡頭下 的大坵並不真實,它錯過了過往生活的痕跡,忽略了戰地時期獨特的備戰生態, 甚至看不見那些在山頭上的梅花鹿群,如何以牠們自己的方式生存下來⋯⋯
引線六 愛者身影:天主教信仰|南竿島馬港—四維
曾經有一位馬祖人暱稱為「姆姆」的比利時籍修女石仁愛,在這座小島上奉獻四 分之一個世紀。她的溫暖與包容,超越國籍、語言、身份與儀式;她是無私的愛者。是戰地中最撫慰人心的存在。
引線七 異地萌芽:基督教信仰|南竿清水—鐵板
1935 年基督教信仰從原鄉飄洋過海而來,散播者不是傳教士,而是在福音中重 生的無助婦人。異地萌芽的基督信仰在馬祖經歷過許多不被了解甚至政治迫害, 但卻也在戰地中茁壯而影響力日增。
引線八 非常的日常:民俗信仰|北竿坂里
燒馬糧烈火熊熊、供桌上燭火通明,伴隨著不絕於耳的鞭炮聲整夜不停,構成「坂里十三暝」的聲光印記。然而這樣以火與聲以及全村動員所構成的節慶儀式,在 燈火管制與宵禁的戰地年代會是怎樣的風景?
引線九 國軍來了!以前,以後|北竿塘岐
從流動的邊陲到封閉的邊界,國共對峙情勢的演變重新定義了島嶼與大陸間、移 民與原鄉間的關係。走訪塘岐,從聚落環境的變化、街道形成、街屋材質與商業 活動的更迭,見證國軍來了的以後,與隱身在不斷刮除與層疊中的從前。
引線十 那些年的特約青春|南竿梅石
在絕望與希望交錯的戰地前線,「人性」有了更多身不由己的複雜與無奈。無論 是同是天涯異鄉人的軍人與侍應生,或是被歷史洪流捲進去而倏忽改變樣貌的島嶼以及島民們⋯⋯。那些年,是屬於一整個時代的特約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