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浦打花草|老藝陣瀕臨失傳,疫情後記憶重現

 

ꕥ  後浦打花草特展 於村復號展出至端午連假

 

《後浦打花草》特展

時間:2023/5/25-6/25 13:30-18:30
地點:村復號(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43號)

 

 李誠恩、王苓
 忽悠旅社、霖的影像雜貨店、村復號、王丞瀞


( 本篇同步刊登於金門日報

 

三百四十三週年的迓城隍日前順利落幕,餘韻卻仍縈繞在受疫情影響、三年未能暢快同賀的鄉親心中。為響應慶典,《後浦打花草特展》將於村復號(金城鎮⺠族路43號)展出至6月25日,每日開放時間為下午1時30分至6時30分(週二公休),邀請觀眾蒞臨支持傳統藝陣的復興。

 

 

「打花草」是浯島城隍繞境時,南門境獨有的陣頭。此陣頭有幾個角色赤裸上身、臉上與腹部畫著詼諧的白紅黑臉譜,一邊走、一邊沿雙手、胸口、大腿等部位「打七響」,經常被拿來與泉州一帶的「拍胸舞」相對照。細看,還有許多不同角色:著古裝婀娜的女角與中心持摃球的男角互相擊球;扭腰擺臀的花婆全場搖擺,帶動觀眾氣氛;以及一名長短腳的乞丐,拿著碗向觀眾乞討,相當歡樂。

 

打花草陣頭創始人楊耀芸師傅
帶領大家於農曆四月初九晚間迎鑼鼓

 

背景樂《三千兩金》是經典的南管樂曲,詞曲內容與陣頭佈局,演繹的是一齣愛情故事:主角鄭元和帶著三千兩白銀進京趕考,途中愛上了青樓女子李亞仙,為此散盡盤纏、淪落街頭,無法如原定計劃考試。而後,鄭元和結識有情有義的乞丐,幫助他賣藝賺錢,最終得以進京考試取得功名並抱得美人歸,整齣戲可謂曲折但不失盼望。

 

打花草陣頭中的乞丐角色

 

說起打花草的成員,最早為人稱「南門戲仔」的南門歌仔戲班組成,軍管時期則由金城區區長王秉垣籌組「反共抗俄閩劇社」,配合軍友社的勞軍演出愛國戲碼、免除了民防隊的出操勞役;在高壓管治的年代,藝陣意外成為一種出路,並因著創始班底馬根壽、楊耀芸、辛金土、林火才等前輩持續耕耘,造就了我們今日見證的代代相傳。

 

打花草創始班底馬根壽師傅

 

打花草雖然紅極一時,近年卻因人力斷層而演出漸減,最近一次在金門登場已是2019年的迎城隍,2020年受邀至諸羅城隍中元祭演出後即無蹤影。事實上,《後浦打花草特展》自村復號開幕以來,歷年皆有在金門展出經驗,然今年更因策展人、已故打花草繪師馬根壽的孫女王丞瀞自籌經費、號召新血加入,成功在四月十二當日重現瀕臨失傳的陣頭而別具意義。

 

打花草表演人員與工作人員合影

 

王丞瀞回憶,傳承打花草的使命感源自祖孫情誼,馬根壽在世時多扮演女角,本次成員中男扮女裝、從事社會工作的藍昱智的身影,特別喚起他對外公的思念。此外,與馬根壽同期的師傅、現任城隍廟主委楊耀芸每晚不辭辛勞地親授各角色訣竅,辛金土的兒子辛炳巍先生到場支持、鼓勵,以及馬根壽的女兒馬淑玉、孫女王芷寧等人於幕後協助妝髮,還有鄰近城隍廟的蓊蓊書店無償提供治裝場地,都讓王丞瀞格外感激。

 

馬根壽孫女王芷寧為表演人員梳妝

 

或因打花草陣頭僅此一團、在狹長的隊伍中特顯吸睛,不僅吸引關注金門的忽悠旅社成員連子勻全程拍攝繞境過程、金鼎國小教師黃議霆帶領校內學生側面紀錄練習實況,也引發不少觀眾好奇:本次演出的「戲班」,究竟是自幼就學習、目前已成年的打花草班底,還是由在金門生活的大學生或阿兵哥組成?原來,這群二、三十歲的年輕人涵括土生土長的金門人、在異地成長的金門後代,以及與本地無親緣關係,但因求學、工作或伴侶因素移居的新金門人,甚而有一兩位短暫來金、臨危受命的親友訪客,全團皆是首次登場、自慶典兩週前才開始密集操練。

 

 

與社工師陳力全同樣扮演鄭元和的心理師李誠恩表示,雖然成長於金城,但因不住在四境鬧區,未曾有過實際妝人或舉旗等入陣體驗,本次由觀眾視角切換至藝陣成員的過程,意外圓滿了兒時缺憾;原居彰化的華山基金會金城分站長鄭安順則說,沿途上他不斷詢問長者是否對打花草仍保持印象,即便是頭一次共襄盛舉,打花草都已成為他人生重要印記。

 

 

儘管匆促成軍,楊耀芸師傅對本次成果甚是感動,並期待更多年輕一代深化對本地文化的認識。除了實體展覽,本次後浦打花草團隊也與浯作工作室合作研發打花草臉譜IG特效(IG限時動態搜尋特效「後浦打花草臉譜」)身在異鄉的鄉親亦可透過線上體驗樂趣。

 


 

《後浦打花草》特展

時間:2023/5/25-6/25 13:30-18:30
地點:村復號(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43號)

 


 

後浦打花草組合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