島嶼新物產|春夏之果香氣芬馥

 

 陳書毅
 

西南風吹撫,島上西南角有需多閩南聚落,珠山、歐厝、古崗、東沙和東社等等,都是人數近百的傳統僑鄉。珠山開村六百七十年,它雖然沒有如其他閩粵僑鄉在遺留下許多宏大的洋樓群,但整體小型盆地的聚落群、岩石嶙峋,七個水塘接續流緩出海,形塑了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。

男耕女織雖不復,巧見炊煙遇時節。村莊男丁多為半職半農的生產者,凡遇重大節慶,婆嬸們則變身為指定大廚,帶著各家媳婦女兒,以大灶蒸煮傳統粿食敬祖祭祀,並準備餐食。

這麼一個會黏人的村子,讓我們從移居後一住十五載。在大道公的保佑下,2010年起我們捲起袖子與珠山村人一起建設起家園,陸續開闢一處社區梅園,以及果菜園。當春收小麥之後,黃熟的梅子滿樹垂掛,緊接著五月在城隍祭典和端午之間,卻出產了讓人驚豔的大水蜜桃。

 

 

之一  風情百變四月梅

「青梅醃漬,黃梅宜釀酒」,梅子在成熟的過程中會由青轉黃,果實由桃子形轉而飽滿、帶有清新香氣。珠山社區種植大量梅樹,去年開始盛產梅子,社區連二年在初春時期採收,收成後製成脆梅、梅子酒、梅子醋、紫蘇梅等副產品,其中脆梅對外銷售,開創社區財源。


 

珠山梅園梅報春曉

 

社區種植梅樹的源於2015年,為台北梅花之友會贈送的300株梅樹,初衷是要讓社區綠化、賞梅花。初期梅樹結果少又小,直到去年數量大增,加上當時社區認識相關釀造的達人,便有了製作脆梅的行動。
 

三月青梅結實累累
 

梅子的採收期在三、四月份,目前可以採收400斤青梅。三月下旬製梅的程序為:採收、殺青、浸泡鹽水、清洗等、浸泡糖水等。前後要更換幾次糖水,最後將梅果裝瓶浸在糖水裡,大約釀兩個禮拜後就可以吃了。採收的梅果也有分大小顆,小顆梅子可以做成紫蘇梅、酸梅;大顆的以高粱酒釀成梅子酒,大小適中的才會用來做脆梅。今年做好梅子酒,明年可直接把梅子浸泡入梅子酒裡,風味會疊加。如此多產、角色多元的梅子,既有冬梅又有春果,實在價值不凡。

 

珠山自產脆梅商品(珠山社區發展協會提供)

 

之二  半農生活五月桃

「小滿,物致於此小得盈滿。」初夏降臨,許多村民們過得是「半X半Y」的生活,他們在半農半工、半農半計程車、半裁縫、半水電半雜貨鋪之間過活。金門由於人口外移,農地甚多閒置,一般家族勞動者會在附近建置菜園,種點蔬果供家裡食用。冬菜、春韭、夏瓜和秋豆,季節的種植風景,悉心地變換成餐桌菜餚,也是理所當然了。

五月下旬的悶熱午后,持續落雨幾個小時仍未停歇。村裡的阿遠兄想必早起忙活了半日,他趁雨勢未大之時上樹採收,之後換裝到工廠去了。平地大水蜜桃種的桃樹種在水塘邊,已近七年。樹下有大白鵝,阿遠自牠們是小黃絨毛動物,購回家圈養在樹下,如今長成筆挺精實的長脖子們。五隻大白鵝,非常會顧家,有陌生人或風吹草動,就會嘎嘎鳴叫。五隻大禽鳥守護著桃樹,加上牠們的少量排遺成為養份,可謂互利共生的現代鄉村風景畫。
 

水蜜桃果醬優格


黑黝的樹枝展開有直徑十公尺,樹幹壯碩如成年人的腿徑,枝枒整潔,可以攀爬。桃樹上在四月中已掛滿套袋,是等候的時分。採收水蜜桃是一件極為細心的工作,從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,農人趁著氣溫未高,就要採收成熟的桃,避免日曬造成桃子過熱熟成,影響後續保存。也因此,水蜜桃的產季極為短暫!外皮鮮紅的大水蜜桃,略有絨毛,整體果實富有彈性、香甜多汁。村復號很榮幸地擔任市場銷售,連續兩年先一步試吃了,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豐實飽滿。

 

 

四月梅、五月桃,新鮮果香豐郁的春天,值得銘記於心。這些果子能呼應健康社區的目標,使用在地食材、就近食用,將會讓社區更宜居,或許日後能成為珠山社區的新特色產業。感恩勤勞的農人,讓我們張嘴就有好果子吃!

 

 

本篇同刊載於鄉間小路【友禽俱樂部】

 


陳書毅

村復號共同創辦人和代理店長。2017年起擔任珠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。2005年移居金門島的台北人。
現任建築學系專案助理教授,專長為建築設計、住居研究、社區空間營造等,近年探索於傳統環境的現代性課題,推廣老屋活用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